颐名府

為什麼中國人的名字越來越難聽
来源: | 作者:青乙 | 发布时间: 2017-04-01 | 216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為什麼中國人的名字越來越難聽
先帶大家看下頤名君認為最美的6個名字,初見驚豔,再見留念:


魅力指數:★★★
生我何用?不能歡笑。滅我何用?不減狂驕。

倉央嘉措,藏語意思為“梵音海”,很美的名字。

倉央嘉措有他存在的理由,他是人,不是佛,縱然有天有佛,也不能勉強他做任何事。



魅力指數:★★★★
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
南懷瑾,出身於書香世家,懷瑾是他的本名。名字涵義為“懷瑾握瑜”,出自戰國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懷沙》:“懷瑾握瑜兮,窮不知所示。”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。

南老說過:“南懷瑾,一輩子三個字,行不更名,坐不改姓。”



魅力指數:★★★★
生怕離懷別苦,多少事,欲說還休。

李清照,給人以文弱纖細的形象純粹是她的名字和後期淒淒慘慘詞作的影響。

每每讀到“清照”二字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冷冷清清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的感覺。她就象一輪宋朝的月亮,那清寒皎潔的光芒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,一直抵達今人的眼眸。



魅力指數:★★★★
身詩意千尋瀑,萬古人間四月天。

林徽因的名字出自《詩經·大雅》:大姒嗣徽音,則百斯男。

“徽音”意為美譽,她祖父為她起名林徽音,在她身上載了許多希望。早年間,有一個同名的男子常發表詩歌,她便改名為“林徽因”,以示區別。 
林家女子總是優雅而有才情,或許是雙木給了她們詩意的棲居,得以縱橫。“徽因”比“徽音”少了一份女子嬌氣,多了一點因果看透的豁達。 


魅力指數:★★★★★
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。

納蘭性德(1655-1685),字容若,清代著名詞人之一。 

納蘭和知交從來不稱呼“性德”,他們更為偏好的,是“容若”這個字。

納蘭容若,容若。似是一闋絕佳的好詞,輕輕放在舌尖,幽轉不息的味道便繾綣於唇齒,滌蕩開來。 



魅力指數:★★★★★
一念恩來

周恩來,幼名大鸞。據說這和周恩來的生母萬氏懷孕時做的夢有關。鸞是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,鸞鳳常用來比喻賢俊之士。

1903年周恩來進家塾讀書,取學名恩來。這是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起的。據美國前總統理查德·尼克森所著《領導者》一書第七章說,“恩來”譯過來是“恩賜來臨”的意思,“這是一個簡明地刻畫出他的形象和性格的名字”。


其實哪怕不說這些名人,我們祖輩的名字也足夠驚艷。



中國人起名歷來是非常講究的。老一輩的名字好聽,又不做作。眾網友對於祖輩名號的讚美,由衷而發,滿是自豪。

好聽、儒雅,更兼深深寄望。

@青村-逗 :“外公是席儒,爺爺是慕謙。都覺得好。”

@七喜:“朋友的爺爺叫鈺鶴,好聽的哭了。”

@HWJ:“爺爺叫叫公達,爸爸叫齊順。感覺老一輩的名字都起得好大氣文藝。”

@桃花山下一碗粥 :“外公那一輩的叫和笙,聿修,沛民,唯一一個女性叫慕昭。 好聽到哭,都是外公的父親起的名字,那時候的老師特別有文化。”

@喵~ :“我爺爺名字叫念孝,那時候是家裏最小的,說是希望他孝順顧家,就叫念孝,奶奶名字叫鳳蘭,也挺雅致的感覺。感覺那時候真的挺有知識書卷氣的。”

不得不被那個時代濃郁的書卷氣所折服。




爸媽這一輩就特別具有時代的特徵,男的就是什麼建國建平,女的就是什麼立紅愛紅。

名字也怕對比,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。

@西瓜卷卷 :“爺爺叫西臣,我爹那輩就海波海濤了。”

@Hey兔子 說:“爺爺叫君良,爺爺弟弟叫君玉。到了我爹叫建明,大伯叫建國。”

@文森:“爺爺叫恩滿,太爺爺叫承善,都是按照家譜取得名字。到爸爸姑姑這輩就沒按家譜取名,變成了立軍立紅什麼的。”

@Pangebo :“我爺爺叫義軒,到了我爸就叫建明了,唉。”




亂套之後的“大路化”,影響深遠。規則一旦被打破,很難再延續起來了。

當代人,有學歷,沒文化

古人起名,多在倫理綱常之內,不外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端,按照族譜和五行八字來構思,甚至嚴格要求到讀音的聲調,像寫詩一樣平仄結合,好聽又有寓意。

民國時期老百姓起名,都會去找讀過書的起,從《易經》《詩經》中信手而來,名字自然朗朗上口又滿含寄託。

反觀我們現代人,有學歷的倒是不少,但真有文化的卻沒幾個,尊重傳統的就更是寥寥無幾了。

大多數家長給孩子起名都要考慮生辰八字和五行盈缺,但畢竟墨水有限,要麼求救度娘,要麼用起名軟件,甚至請批發式的起名公司起名,附庸風雅,重字重名現象自然屢見不鮮。

如何,才能回歸到祖輩的儒雅講究?

其實只需一步——

頤名府,

緣起東方,重塑傳統。

知命掌運,前途無量。




文  ▏青乙
圖  ▏網絡
版  ▏青乙




私人訂製
敬請預約




QYmf407
18115385933
南禪寺紫金廣場精英匯200號407室

咨询热线

181153859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