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内容导读】
地球的外周有一圈大气层包裹着,按照传统说法,大气层就是天,地球本身是地。人处于天地之中,人的身体,是天地二气结合的一种状态。天地人这三者称为三才,若只论天地,便是两仪。最大的阴阳即是天地,而天地二气并不是静止不动的。当天的阳气下降,遇到地的阴气,二者就会结合起来,这种结合的状态就是"精气"。
【一】先天阴阳和后天阴阳
先天阴阳即乾之纯阳和坤之纯阴。
"清气上升,积阳为天",乃乾卦;"浊气下降,积阴为地",乃坤卦。
先天阴阳处在在动荡之中,相交之后,便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变为后天阴阳,即水火。
【二】精气,是阴阳二气结合的产物
阳气,本身具有能量,但无法留存,始终在运动之中;阴气本身没有能量,但可以贮存能量。阴气吸纳阳气之后,自身就有了能量;而阳气为阴气吸纳后也就不再动荡,能量得以慢慢释放。如此,就可以为万物所用。
这就好比自然界中有电,雷电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,却不易贮存,无法利用。直到发明了能够存储电力的电池,电能稳定并慢慢释放,为我们所用。
而精气,就类似于电池的这种状态。
【三】精气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
“水为阴,火为阳。阳为气,阴为味。”
人通过鼻子"吸"进来的是天之阳气,通过嘴巴"吃"进来的是地之阴气。
二者结合便是人的精气。故精气的状态可以通过"人中"看出来。
人中之上为天,即鼻子;人中之下为地,即口唇。天地之气交合,便形成了人中沟。
人中沟深且长,说明精气充沛,身体康健;人中沟浅且窄,说明精气虚微,健康不稳。
人体上,火主心,水主肾。心就是人体的天,肾就是人体的地。
人的饮食,经过消化吸收,成为精微的物质,输送到上焦,与肺吸纳进来的"天之阳气"结合,形成人体的精气。这部分"精气"除了供给身体利用之外,多余的会收藏到肾中。内经有云“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”,肾就是人体精气的大仓库。
肾阴虚,则贮存不住阳气,故精气亏。
阳气是遍布整个空间的,自然界中阳气一直都是充足的。人只要有真阴,就可以吸纳阳气,转化成自身的能量。
一般情况下老人到了油尽灯枯的最后关头,都是阴竭,而不是阳虚。
【四】如何增强自身的精气
古人总结了三点:
第一条,行气。
单纯的行气之术,比如气功,太极拳,八段锦等,都是练阳气的方法,属于动功。
内经上讲,动养阳。动功就是在运动中与阳气的状态相应,感召阳气进入体内,能很快增强自身的阳气。但若没有"养阴之术",阳气未必能贮存得住。
故有了第二条,服食。
服用地上长出来的属于阴的食物,比如黑芝麻、熟地、天冬、何首乌之类的,以涵养阳气,结合成精气。
有些人常年运动,但到了最后,身体还不如普通人好,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"服食",以致阳气过盛却无阴收纳,上冲伤身,严重的还会出现中风和偏瘫。
第三条,节欲。
开源节流并行。行气服食增强精气,同时要注意不能无谓地挥霍精气。
就古人来说,叫房中术。房事太过,必然损失自身精气。
内经有云,精气和骨髓相连。如果精气亏损严重,骨髓也会失去能量,出现腰膝酸软。脑髓也是骨髓的一种,脑髓能量不足,就会有精神萎靡不振、恹恹欲睡、恍恍惚惚的感觉。历史上皇帝多不长寿,就是因为后宫佳丽太多,难以节欲。
【五】固养精气的吐纳术
通过呼吸,可吸纳天之阳气,化合饮食中的阴气,生出人体的精气。
这种吸纳天气的方法,逐步演化成一系列的吐纳术。这一点,在古代修行中非常重要。
比如在《抱朴子》中记载的"闭气法"。吸满气后闭住,让吸进来的"阳气"和自身的"阴气"有充分的时间来结合,"化生精气"自然越来越多。
比如龙门派的“灵宝毕法”。强调呼吸要"多入少出",将气留在体内,化生出精气。
“深吸浅呼”也一种方法,改善疲劳的效果非常好。
感觉到疲惫时,多吸少呼,尽量把气留在体内。此时,肺部的气压比平时高,压力会把吸纳进来的阳气输送到其它的经脉脏腑中去,结合自身的阴气,转化为"精气",损失的能量很快就能恢复过来。坚持十分钟,再睁开眼睛,就会发现眼睛一下明亮很多,身体反应也更灵敏。
还有一种吐纳术,一直没有引起重视。
那就是"吸气用鼻子,呼气时用口"。
鼻为天,口为地。口呼气的时候,地中气压降低。鼻子吸气的时候,气从天而下,遇到气压降低的地,自然就会进入地中,这是一种引天气进入地气的方法。天气进入地气,便是地天泰卦,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利。
每种方法都反应了古人的智慧,有其特殊的功效,不妨一试。
地球外周的大气层有很强的保护作用。流星撞击地球时,在大气层中燃烧分解,最终化为无害的一抹流光。若是没有大气层,也许地球早就千疮百孔了。
人体和地球一样,外周也有一层气,道医上讲,叫卫气。
这层卫气是人体之天。人的精气越充足,体外的卫气就越强大,对风寒暑湿燥火的抵抗力,也会大大提升。
頤,養也
名,命也
府,文書藏也
頤名府,頤育好名之府
私人訂製
敬請預約
QYmf407
18115385933
南禪寺紫金廣場精英匯200號407室